文章精選

鈣質是台灣人最缺的礦物質 根據衛生署的建議,正常成人的鈣質每日攝取量應達到1000至1200毫克 。然而統計發現,台灣人平均每日鈣的攝取量遠遠低於這個建議值,僅僅只有587毫克。換言之,台灣人平均每天缺少500至600毫克的鈣質。 鈣是人體內最豐富的必需礦物質,主要儲存於骨頭和牙齒中。眾所周知,鈣質不足會導致骨質疏鬆症,容易引起骨折。然而除了維持骨骼健康外,鈣質對心血管健康也很重要。它協助維持正常的心跳和血壓,同時也支持血液凝固及神經肌肉的傳導。當血液中的鈣濃度低於正常值時,骨骼就會將鈣質釋放到血液中,供身體利用。血鈣不足,骨鈣來補。若身體長期缺鈣卻未及時獲得補充,骨頭中的鈣就會不斷被抽取,骨骼的健康自然就會受到影響。 您是缺鈣高危群嗎? 雖說大部分台灣人的鈣攝取量不足,但以下這些族群為鈣質缺乏高危險群,需特別注意每日鈣質的攝取量是否足夠: 更年期或停經後的婦女:因雌激素分泌減少,導致鈣質吸收變差,骨質流失加速。因此,必須及時補充大量的鈣才能緩解骨質流失的速度。 不吃乳製品的素食者:乳製品是豐富的鈣質來源,一旦不碰這類的食物,就容易導致鈣的攝取量不足。 乳糖不耐症者:因腸道無法分泌足夠的乳糖酶來消化牛奶裡面的乳糖,若攝取高乳糖含量食物,就會出現胃脹氣、腹痛或腹瀉的症狀。建議嘗試其他乳糖含量較少但鈣質含量頗高的乳製品,如:優格、起司、牛初乳或是無乳糖的牛奶。 甜食和咖啡愛好者:因甜食和咖啡因會刺激鹼性消化液的分泌物,減低身體對鈣的吸收,愛吃甜食和愛喝咖啡者需要多補鈣。 重鹹口味者:攝取過多的鈉會導致尿鈣的排出,導致體內的鈣含量不足。其實,鈉不只存在於食鹽,許多醬料、調味料和加工食品都含大量的鈉。因此,需要多加注意。 長期服用藥物者:長期服用含鋁的藥物或利尿劑會影響鈣的吸收。 「白雪公主」:足夠的日曬可以使皮膚合成維生素D,幫助人體提高鈣的吸收,而維生素D的主要天然來源就是來自於日光照射。因此,少曬太陽的您要多注意自己的鈣攝取。 家族史:基因決定了您80%的骨密度。研究顯示,若母親的骨密度較低,女兒患上骨質疏鬆症的風險就會加倍。 銀髮族:隨著年齡的增長,腸道吸收鈣質的效率就會減弱。建議65歲以上的人士應提高每日的鈣攝取量。 高鈣食物有哪些? 乳製品,如:牛奶、起司和優格是最常見的膳食鈣來源。除此之外,豆腐、豆類、青花菜、小白菜、高麗菜和羽衣甘藍也含有可觀的鈣量。但要注意的是質地比較水嫩的豆腐,如:嫩豆腐 和雞蛋豆腐的鈣含量通常都很低,所以要補鈣應該多選擇用硫酸鈣製造的傳統豆腐、油豆腐或是凍豆腐。 愛吃日式浦燒鰻魚的您是否知道其鈣含量是相當高呢?100公克的浦燒鰻魚含有逾200毫克的鈣質,幾乎等於一杯鮮奶的鈣含量。另外,罐頭沙丁魚、三文魚和豆豉鯪魚也是不錯的選擇。一罐帶骨的罐頭魚含有大約300毫克的鈣質,但是就要注意它們的鹽份。芝麻的鈣質含量也是頗高,一湯匙的芝麻就含有89毫克的鈣質。除了原粒芝麻,您也可以選擇芝麻醬和芝麻糊,但須注意它們的糖分。 補鈣的保健食品 現代人的生活型態忙碌,要做到餐餐兼顧營養並不容易,尤其是外食者更是一項挑戰。若無法從飲食中充分補鈣,可以考慮借助含鈣的保健食品。不過,市面上的補鈣保健食品超多種,該怎麼做選擇呢? 如何選擇和服用補鈣保健食品? 先了解產品的鈣質含量和吸收率 …

愛美之心,人人皆有之,而臉部是最影響個人的形象和美觀。許多愛美的水水們都珍愛自己的臉蛋,千方百計想盡辦法地呵護它,購買臉部護膚品更是不手軟。可是很多情況下,總感覺使用的護膚品見效甚微,但卻懊惱找不出具體的原因,明明產品的口碑都很好,怎麼用到自己臉上就看不到顯著的效果呢?

減肥、瘦身、節食等這些都是網上點擊率常年居高不下的熱搜字眼。減肥對很多人來說是件很難成功的事。對他們而言,減肥沒有那麼容易,每塊肉都有它的脾氣。是的,減肥的確是一條漫長的路。所以,在還沒有開始減肥之前,必須先做好功課,了解關於減肥的基礎知識,知己知彼,才能事半功倍,達到更好的瘦身效果!

猶如拳頭般大小的心臟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位於胸部中央稍偏左處。它是一個泵,主要功能是推動血液流動,向身體各組織和器官提供充足的血流量,以供應氧氣和各種營養物質。心臟通過不停的搏動來維持體內的循環和生命。但如此重要的器官,卻是極其脆弱。

由於我們的身體無法合成維生素和礦物質,必須從日常食物中攝取,所以它們也被稱為必需營養素。維生素一般是由許多動植物(包括細菌)合成的營養素,而礦物質則是存在於土壤或水中的無機物。植物可以從土壤和水中吸取礦物質,吃了富含礦物質的土壤所種植的新鮮穀物、水果和蔬菜,就可以提供身體足夠的礦物質。

最近30年的時間,一氧化氮自由基在醫學領域已引起了高度的重視和廣泛的研究。在1992年,一氧化氮自由基更被《科學》雜誌遴選為當年的 “明星分子” 。 1998年,穆拉德教授與另兩位美國科學家羅伯·佛契哥特(Robert Furchgott )教授和路易斯·J·伊格納羅(Louis Ignarro )教授因在一氧化氮自由基研究方面有傑出的貢獻而獲得了諾貝爾生理醫學獎殊榮。從此,一氧化氮分子的研究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高度。

藍藻 營養之王

藍藻是地球最初的光合放氧生物,大約在35億年前就生長在地球。屬於藍藻門,頭藻科的藍藻,學名為Arthrospira Platensis,是結構名稱的單細胞生物。其名稱源於其具有像彈簧一樣的結構特性,即拉丁語的“ HELIX”或“ SPIRAL”,意為螺旋,所以藍藻也被廣泛稱為螺旋藻(英譯Spirulina)。